返乡创业搞养殖怎么样打造自己的团队
发布时间:2024-07-12 23:21:21 来源:胸类
现阶段,在任何成熟区域,单一地进行种植或者养殖都是顶着巨亏的风险的。比如只是养鱼,或者只是养鸭,或者只是种植等等,如果没有用别的行业的互补来弥补单一项目的亏损仍然要采取行动的行为完全是孤注一掷。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种孤军奋战,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时代已过时了,现在是团队运行时代,没有非凡的大脑和严谨的布局,只会一败涂地。换句话说,现在的养殖业,比的是头脑,没有规划没有布局的人一定会失败。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遍地失败的最终的原因,因为这些失败者,大多数都是单打独斗的人,都是一根筋。换句话说,他们就没有团队意识,甚至很多失败者连自己身边的老婆或者老爸老妈都领导不好,怎会是不失败?
从事批量养殖的创业者,理想的框架分配是:销售、饲料、种蛋、和养殖四个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层领导就是这四个专业的人才。
首先是销售,需要定位区域销售规模和品种特性,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要在准备养殖的区域进行实地市场调查研究。
搞清楚市场品种特性和规模,地方人们需求量和商品的价值,各季节存在的产量变化趋势,已有销售渠道的产业链关联关系等等。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出现滞销卖不出去的时候,该地区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案有哪些,这些方案中我们要采取哪一条并能确保最大有效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饲料是决定养殖成本的关键,如果走行规,靠全价颗粒饲料全程喂养的模式,等于是将全部成本在光天化日之下,风险可想而知,除非自己的商业营销模式能高人一等,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因为,目前这种模式的人都在苦苦挣扎,艰难而且狼狈。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饲料成本众所周知,比如,肉鸭白鸭的肉料比是1:2.3,泥鸭的肉料比是1:2.5,大家都知道得这么清楚,怎会是让养殖户有钱赚?明明了解这一个坑,可是很多人还在继续投入,这不是往火坑里面跳吗?跳完了还不服气,还要四处说大环境不好,把罪过强加给大环境,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创业思路问题。
这样,就只有一条路径是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而且成本完全能被自己掌控的,那就是种植业,自己做一条饲料生产线,配置蔬菜大棚,种植玉米,大豆,牧草或者小麦等等。
创业最初在等待种植业成熟的阶段,最好的是养殖蛋鸭,解决种蛋问题,自己孵化,自己养。
然后才是养殖。因为养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种鸭,比如泥鸭,假如没有成熟的人工受精经验和批量的白鸭和番鸭配套养殖规模,根本做不起来,一般人也做不了,如果自己能掌握,那么,胜算就多了好几层。
当上面四个步骤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完整的理论思路时,我们才可以开始真正的行动。
行动的第一步是销售部门找一家或者两家消化自己计划的加工厂,相当于签个订单,确保能保守完成多少价格内多少量的消化率,要死守这个订单并随时跟进,而且要做完全的预案,假如出现什么坏的情况时该采取什么措施。
这个订单交给种植业,种植业按照规模来规划土地和种植类别,比如牧草需要安排多少亩,玉米需要安排多少亩等等。
这里最起码的利润点就不可以低于规模饲料加工厂出厂利润,也就是说最坏的打算:养殖利润每只鸭子两元钱,那么饲料上,每斤饲料挣两毛钱。
养殖业开始准备该规模化需要的种蛋,最初是引进最优良的品种,然后养殖种鸭,配好公鸭。精心喂养。大概120到150天,种植业也差不多都成熟了,我们开始准备孵化自己的种苗。
在这里,我们在种苗上的利润点就不可以低于规模孵化场出厂价,也就是说最坏的打算:种苗上我们至少一只鸭子得省1元钱。
在整个销售的过程中,关键的人物是农副产品加工厂,要用100%的能力来消化预算规模。
在整个种蛋的过程中,关键的人物是改良,要用更好的基因来改变品种特性和提高成活率。
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关键的人物是兽医,要用精准的免疫和药物来提高物种的机能和质量。
当然,最高明的方法是不用自己筹建,和上述的各个正在运行的部门或者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形成联动。如果这个高明的方法行不通,咱们就只能自己筹建,按照从小到大的步骤,逐步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建立属于自身个人的产业链区域块。
自己筹建的筹码只能是把各个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变成股东,按照合作社的模式来推进,这是花钱最少的方法,而且由于参与的股东慢慢的变多,被绑定的关联人物反而促使产业链区域块事业更加稳固。
种地的大妈是股东,我们大家可以用土地上的收入来抵扣她的工资,比如她要吃鸭子,能不用掏钱,直接拿走,月底从工资里面扣除。如果她愿意把鸭子卖给她的亲属和朋友,那么我们给他算提成,做为工资加成,她不用支付一分钱拿走鸭子,卖掉后的钱还可以自己放在腰包里不用拿出来,我们从她的工资和分红里面扣除。
如果咱们有本事把土地搞到一万亩,在属于这一万亩的土地上一定有数十万个人,这些人都能成为股东,他们一旦被绑定,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绑定了,土地上产出的全部的产品先满足这些人,然后把多余的卖出去,而这些多余的卖出去的办法是继续利用这些人,把产品卖给他们的亲属和朋友,从身边到全世界,这就是绑定区域块,一旦做好了,将没有对手,完全是一个自己卖给自己的营销体系。
大妈在土地上做产业工人而且也是股东,土地上有蔬菜,有肉,她没理由另外拿钱到别的地方去买高价的蔬菜和肉。咱们的蔬菜和肉成了她的首选。由于没物流成本,价格就会很低,她一定会推荐给她的姐妹弟兄或者在其它远方的亲戚,她不花一分钱完成交易,我们按照她的地址进行投递,交易完成后还另外给她算提成,她两头都是好人,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4个基层领导人才,我们还需要打造一个智慧大脑,也就是现在网络上常说的财团、智囊团之类的。
农村现在几乎什么都稀缺,在各方面都空白的情况下,回乡创业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善于规避风险,那么就剩下机遇。
和乡村振兴政策不符合的一切农业项目,都是风险项目。这种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被查封或者叫停,造成投入的经济打水漂。这里最容易入坑的是环保类,只要涉及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都是风险项目。
在农村劳动力极度稀缺的情况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项目,都是风险项目。这种风险的突出表现是找不到足够的人,项目总是一再被拖延,迟迟上不到正轨,最终劳民伤财。这里最容易入坑的是靠传统的耕作技术来种养。
另外就是大规模投入的无副业配套的单一主业项目。这种风险的突出表现是供大于求,资产过剩,滞销。这里最容易入坑的是非立体生态化综合种养其它单一模式,比如单一的养鸭或者单一的养鱼。
当然,最大的风险还是人,这是最关键的,参与创业的团队大脑是非农业一线的智慧人才。农业是非常特殊的,假如没有在土地上长时间扎根,不可能总结出符合创业的经验,一切在办公的地方发掘的农业创业思路都是纸老虎,最多看个热闹,不能当真。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巨大的亏损和数十年的现场体验与挫折让我发掘到的农业启发只有那么一丁点而已,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讲鸭子,别的东西根本讲不好。
回乡创业的思路在至少规避上述风险的同时,首先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农村创业是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假如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做后盾,就没有胜算的可能。
最大的捷径就是找个顾问,找一个在农业局工作几十年退下来的离退休干部,这个干部由于在当地的几十年经验,亲眼见证了所有村落的繁荣与衰落,很多领导本来一直就工作在农业一线,他们的思维和洞察力不是其它任何专业办公室里那些非农业领域导师能比拟的。
这个顾问掌握了咱们想要的区域所有农村的现状,知道哪个地方是最薄弱的,然后我们要入手的地方就是这一个最薄弱的位置,这一个位置一定是没有一点竞争对手,我们大家可以很轻松的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根据地。但是我们的销售市场却是要设置到白热化的地带,这一点,刚好也是顾问的强项,因为这些是他退休前的本职工作,我们要创业的项目最畅销的地段和物种规律分布在哪个位置,这一个位置就是前沿阵地。
另外,顾问和现有的办公室里面这些在职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手上都是第一手资料,这个资料就是最新的政策和优惠项目,补贴项目,然后我们创业的项目一定要在这之列,这就是搭乘政策的顺风车。
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因为第一个顾问的出现,必须得找一个他用起来顺手的二把手,他们才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没有代沟而且很顺畅,所有这第二个非常大脑就是正在农业领域备受煎熬的实际操作者,他们多年的不断失败和成功,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把该行业已经搞得烂熟,他们吃过的亏,上过的当,身上的累累伤痕都是无价的财富,可以在第一时间规避行业风险。
一定要强调一下:只有吃过更多的亏,才可能有更好的办法。没有一个办法和理念是天生的,一个辉煌的人,他的辉煌和背后吃的苦一定是成正比的。
第三个人就是搞团建的人。这个最好的是找那些搞过党建的离退休干部,他的专业性,能让团队各成员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的协调和配合。
返乡创业搞养殖,一定要搭乘政策的顺风车,这是基本准则,所有的思路都调整到这一个方面来以后,我们的团队建设就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要获得扶持最近的办法是在农业局范围内挖掘专业对口的人才。
农林畜牧每个专业必须要对口,每个对口的项目都有对口的政策,要在第一时间进入该政策扶持的项目,在该项目的创业不但能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很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农业创业的成败就是你的社会价值观,一切本着捞钱的农业项目投资必然失败,一切本着为发展农业本身和落实政策进行的创业一定能成功,思路决定出路,仅仅靠打擦边球混日子的人只能是暂时获利,不可能有长远的利益。而一切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开始,终成伟业。
这是团队打拼的时代,没有一个智囊团,就谈不上打拼了,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干不了什么样的事情的,现在农村的个体创业者,有几个成功的案例?亏损得比比皆是,何必要去重蹈覆辙。
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就是在前线有冲锋陷阵的四个专业人才,在后方,有三个财团顾问。顾问下面还有各专业对口的助理。咱们的团队建设基本成型。
创业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头脑和领导思维,尤其是农业的创业,这里遍地都是坑,中间商和资本家层层盘剥,俨然是无法逃脱的历史定律,农业做为社会的最底层,低水平的文化和老实巴交最接地气的劳作,注定了只能低声下气悄无声息的活着,就像那句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上一篇: 莱州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视频
- 下一篇: 没钱没资源又不想一直打工去干这个冷门加工生意一年赚20万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