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乡”传|深耕乡村沃土真帮实干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26 15:39:53 来源:腿类
7月5日,为切实推进科技“三下乡”活动,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培养青年学生“知农、爱农”的农业情怀,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薯光照耀”实践队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前董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结合了福建农林大学学子的专业优势,旨在探究“复合肥+有机肥+微生物肥”不同配比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影响,以达到“少肥高效”的效果,解决近年来因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性状恶化、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生态变迁等问题,为改善长乐区生态环境奉献青年学子的力量。
7月5日上午,福建工程学院“闽山闽水物华新——传承红色文化,共促创新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20多位师生在福安市坦洋村开展“寻足迹、守初心、践使命”主题实践活动,探访中国百年红茶“坦洋工夫”发祥地——坦洋村,实地参观了坦洋茶场、坦洋村炮楼、横楼、振兴之路主题馆,探寻习“四进坦洋”留下的爱民足迹和殷切嘱托。
“坦洋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在坦洋茶场的博物馆内,制茶师傅正在向我们讲述解答坦洋工夫茶制作的八道工序——晒青、搓揉、发酵、焙干、筛分、拣剔、复火、官推,并介绍了“坦洋工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坦洋茶场慢慢的变成了技术服务推广、乡土人才培育、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这里也会定期举办各类茶文化与茶技术推广研修班。
“坦洋村是习挂点的村级党建联系点,这张照片是当时习来村里调研时所拍摄的。”陆绚镇长在坦洋村的振兴之路主题馆向大家讲述习“四进坦洋”的故事。经过两代人、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作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的坦洋工夫在新时代再获新生。
7月5日,福建工程学院“青春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和乡村建设发展需求,以调研、直播、宣传片制作等形式,展现出北山村人文风貌、特色产业、乡风文明。
来到北山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罗源县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国胤正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渔田稻米基地。队员们行走在风光旖旎的田间小路上,感叹着在这片土地上带动村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青年力量。
在北山村,稻鱼共养、滩涂养殖是一大特色,于国胤说:“鱼田稻米、鱼田养鱼,农式旅游体验,生态养殖土鸡、滩涂养殖麻鸭、海鸭蛋等农产品,这一整条产业链还是很有前景的。”在他的带领下,慢慢的变多返乡创业大学生和村民们一道借助“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机遇,积极建设生态北山、助力乡村振兴。
在调研的过程中,直播镜头记录下了实践队走访当地个体农户、创业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以及推荐展示当地农产品、海产品的过程。实践队还为当地标志性景区——北山湾红树林、樱花园拍摄了宣传视频,助力美丽乡村宣传。
7月8日,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寻党团印记,做时代新人”暑假社会实践队前往三明市沙县区、福州市闽侯县,调研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和应用型办学经验。
实践队一行在院团委书记陈建明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长阜村,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俞邦村中,实践队重走习2021年3月23日考察调研时的路线,在路线中感受百味沙县文化渊源,回顾小吃产业致富之路。实践队从民生和乡村振兴两个角度剖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富民产业,是产业致富的关键。随后,实践队前往长阜村村史馆参观学习,深入剖析长阜村 “为什么能、能在哪里”的乡村振兴成功经验。
最后,实践队参观闽大校史馆和应用型办学成果展,重温习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详细回顾习来校考察有关的资料,进一步探索近年来闽江学院产教融合、深化专业实践教育改革历程。
寻党团印记,做时代新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探寻沙县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和闽大应用型办学经验为初衷,引领广大青年接续奋斗、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月10日,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喜迎二十大,建功乡村振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光泽县圣农集团总部、养殖培训基地、饲料五厂、食品加工六厂、肉鸡加工四厂等地考察学习。
上午,实践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廖元春及专业教师郑永标、郑毅等人的带领下,前往圣农集团进行调研。经有关人员介绍,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圣农集团致力于打造“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期间,两位专业老师为同学们详细的介绍绿色循环智慧经济产业链中蕴含的专业相关知识,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切身感知新农村发展力量。
随后,实践队伍来到集团内部党建成果展示厅参观。通过切身体会圣农集团以党建引领公司发展的企业理念以及“跟党走、当先锋、做贡献、促发展”的企业文化,实践队再次深刻感受到爱国爱党教育的重要性。
紧接着,圣农集团开展了“访企拓岗就业专项行动暨校友座谈交流会”。此次会议,集团负责的人介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位、人才需求情况及入职培养计划等相关知识。在企实习的校友也与实践队同学做沟通交流,同学们对于未来工作规划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及规划。与会期间,校企双方均表达了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打通人才资源流动渠道、推动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
为深入了解福建省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学习数字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7月10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城乐韵”实践队赴三明市将乐县南口乡金山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数字化机械农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作用。
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金山合作社始终将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摆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运用数字化以及机械化设备提高自身的生产以及种植效率,为乡村里的农民提供水稻种植、收割、施肥、喷药等一系列农业社会化服务,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7月10日至12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小红传”实践队前往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开展以“古韵桂峰焕新颜,文旅融合蕴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调研桂峰独特文化,深入乡村开展走访调查,配合当地制定桂峰古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方案,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为了进一步探索文脉源远流长的桂峰文化,实践队跟随当地讲解员对桂峰古村落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青山之中,古厝错落有致,在浓郁的理学文化氛围中,队员们仿佛能望见桂峰历代乡贤恪守“耕读传家”思想、勤奋刻苦学习的身影。
为了多角度了解桂峰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小红传”实践队就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对桂峰村党总支书记进行采访。在书记的鼓励教育下,队员们树立了为乡村振兴做实事的意识。而后,实践队与九月文旅集团开展桂峰文旅融合发展讨论会。会上,实践队队员们从游览者的方面出发、以青年视角提出构想建议,着重结合时下热门的研学模式,进一步尝试文旅创新模式,初步制定协助拍摄桂峰村宣传视频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红传”实践队借助专业特色优势及桂峰村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文旅结合发展规划,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青年的时代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7月12日至15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丰富革命老区乡容乡貌,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人民墙绘乡村振兴”实践队在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开展“红色足迹”主题墙绘。
绘制前,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王志军带领队员们到当地的古建筑“孝廉馆”和“许氏宗祠”进行调研,并详细的介绍当地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帮助队员们全方面了解五一村。经过反复沟通,实践队结合专业相关知识和乡村实际,最终确定将当地农特产品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墙绘表现元素。
墙绘过程中,天气酷热,乡下多蚊虫,队员们克服困难,认真定稿、上色、刻画、勾勒、深化细节。当地民风淳朴,众多村民驻足观看,自发为队员们送来解暑和驱蚊物资,表示欢迎和赞赏,队员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同时,实践队还邀请当地的小朋友们一同参与墙绘,大手拉小手,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美术希望的“种子”。
完成整个墙绘历时四天,从构思到落地,经过队员们集思广益,反复打磨,一幅融当地特色和古建筑风格的墙绘作品完美的地呈现在大家眼前。乡亲们对墙绘作品赞不绝口,纷纷对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这将成为村子一道独特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此次主题墙绘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接受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用手中的画笔,将党史教育和专业相关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在社会课堂中真正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改善村容村貌注入新鲜活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组织师生赴平潭、罗源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近一线养殖户,调研当地渔业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养殖一线的企业、农户提供智力支持。
“智慧兴渔”赴平潭实践队由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生刘若愚副教授带队,通过走访钱便澳村、磹报村、西楼村的鲍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与村支书们进行座谈,和当地渔民、居民亲切交谈等方式来进行调研,了解当地乡情民情,关切近两年疫情对当地鲍鱼养殖的影响,通过PPT宣讲和资料发放的方式向村干部讲授了鲍鱼养殖病害防治、提升鲍鱼产量的相关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耕洋探泽”赴罗源实践队由省高层次人才、科技特派员褚瑶瑶带队,在鉴江镇海洋产业园调研海马、沙蚕、南美白对虾、海藻等生物的养殖情况,参观饵料、饲料的加工流程,在企业实验室里进行良种培育的联合攻关。
两支队伍都与当地养殖企业(或合作社)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协议,将在未来的数月内定期或不定期地送技术、送服务到养殖场、养殖户,并整理汇总资料,将饲料型水产养殖生产转型期、疫情影响下的市场供求、自然灾害风险、养殖户生产经营实际困难等当地渔业发展的瓶颈难题进行梳理,从养殖环节、加工工艺、销售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缓解、改善乃至解决之道,形成实践报告,以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将暑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意义拓展到更长远的渔业帮扶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去。据悉,学院还将组织实践队前往宁德,重点助力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专业特色,发挥学院的科技优势,打造“智慧渔业+”帮扶体系,为“海上福建”建设和我省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在龙岩学院范宜标老师、江晓玲老师、梁雄老师和游生富老师的带领下,龙院智能科创服务团队秉承着“传承红色基因,启蒙青少年科学思维,培养乡村振兴科学技术人才”的理念,前往被誉为“红旗不倒之乡”的永定开展为期12天的“乡村振兴,青春行动”七彩假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科普下乡,科技助行”主题,开展了“科技与科普课程”和“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普及课程。在科技与科普课程上,小组成员给学生们带来了“人造闪电”“肥皂船”“有趣的电流”等有趣的科技与科普实验,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在红色文化课程上,开设了“祖国的荣誉”“被鲜血染红的旗帜”“客家家训不可忘”等课程,带领学生们感受革命先辈为了祖国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的奉献精神。
学生江涵超的家长表示:“作为家长,特别感谢这些来自龙岩学院的大学生们,他们在暑假期间到永定给孩子们开展科技与科普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验科学的乐趣。同时我很高兴我的孩子能参加这类型的科普教育活动,希望我们的科技与科普学习班越办越好。”
坚持学农爱农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每一个农林学子的初心和梦想。为鼓励更多青年学子了解乡村发展、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7月16日,福建农林大学“同心筑梦”暑期实践队前往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方壶山下生态农场开展晚熟桃选育、姜种植等调研指导活动,旨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了解桃、姜等作物日常生长生产中的困惑,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措施,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践队就生物质能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对果农进行了介绍,于此同时,实践队员也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付出,立志用所学促进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献己之力!
- 上一篇: 关于饲料进口流程你有必要了解到的事(一)
- 下一篇: 厦门·2024畜牧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