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块头”云浮立志有“大作为”
发布时间:2024-03-30 17:17:56 来源:整鸡
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结了2023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成就与经验,特别提到“云浮等地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点赞云浮。
云浮市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在广东的经济体量属于“小块头”。现有972个行政村(社区)、8169个自然村。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云浮大部分农村资源稀缺、集体组织手头资源少,相当长的时期内,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大部分依赖补助收入、增收乏力。
2021年,云浮全市有602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0万元,占71%,其中收入低于1万元有138个,占16%;零收入的有95个。2022年,自然村中仍有6068个年经营性收入为零,占74.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制约云浮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
“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实施,既是我们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推动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坚决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以赴答好‘四道题’,逐渐完备‘双路径’闭环发展模式,进一步校准靶向、纵深攻坚,统筹推动云浮县镇村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广东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破局的重点是“反弹琵琶”。聚焦村级集体“造血”能力不够的难题,云浮出台《云浮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方案》,以行政村、自然村两个层级为切入口,首创“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
据悉,云浮市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立足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关键、攻坚克难,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政银企村联动,成功破解村级集体“造血”能力不够问题,探索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云浮经验”。先后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即围绕解决行政村收入难问题,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银行融资、公司运营、村集体入股等方式,实施“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模式。第二种,即在巩固拓展“政银企村”共建模式的基础上,围绕解决自然村收入难问题,通过党委政府引导、银行融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村集体投资、农场主出资经营等方式,实施“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或“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项目模式。
在项目模式推进过程中,云浮市坚持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头号工程,以头号力度高位推动,专门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攻坚克难,坚持在每周的书记市长碰头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主持召开了20多场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解决“政银企村(户)”相关工作难题。坚持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推进,系统制定出台“2+N”政策体系,“2”即发展行政村(社区)、自然村集体经济两份行动方案,“N”即关于项目规划建设、服务保障、收益、分配、监管等一系列工作指引,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制定“时间表”“线路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工作要求等做全面部署。全市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了17个共建养殖小区项目建成投产,仅用不到40天时间就组建了1947个自然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
走进云浮市首个“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委会黄塘第二村民小组“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只见一栋栋肉鸡养殖大棚整齐划一,农场里满满当当的鸡苗,蹦蹦跳跳的小鸡仔成为村民眼里的“金凤凰”。这个家庭农场年出栏肉鸡约80万羽,预计总产值2400万元,每年可为两个“政银企村(户)”试点自然村集体各带来10万元的收入,在实现全市“第一个动工、第一个投产、第一个收益”的“全市三个第一”目标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由此能够预计全市社区和自然村参与共建产业化养殖项目前景,将从一家农户到千家万户,从一个村到几千个村。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云浮各个“政银企村(户)”共建产业项目正在徐徐铺开。在云浮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能得到跃升,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息回报,村民就业机会多了、收入增加了……
2023年,云浮全市972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大关,提前两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云浮“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园”投融资模式还被纳入全国产业龙头联农筹资模式,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项目案例。该模式跳出了“扶持—达标—不达标—再扶持”的怪圈,实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经营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出了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的“云浮经验”。
今年是云浮建市30周年。卢荣春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和坚持高水平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锚定云浮‘三十而立’历史坐标,以‘深’字做文章、以‘实’字写答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云浮新篇章。”